撰稿丨黃 麗
編輯丨麥 子
美編丨CBEA獨耀
歐洲鋰電池企業擴產迫不及待!
基于碳減排的長期目標,近兩年歐洲電動化急劇升溫。最新數據顯示,今年3月,德國、法國、挪威、英國等九國純電動車合計銷量為20.3萬輛,環比大增60.7%。
民生證券預測,至2025年歐洲新能源車銷量將達到700萬輛,4年復合增長率為32%,2025年其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超過50%。純電動車將是其中的主力。
在車企方面,大眾、寶馬、奔馳、Stellantis、雷諾、戴姆勒等歐洲車企紛紛加快電動化轉型,龐大的鋰電池采購需求隨即釋放。同時,歐洲本地鋰電池產能不足的短板影響也日益凸顯。
為了搶占本地大規模的市場需求份額,降低對亞洲電池企業的依賴,截至目前,歐洲已經出現了包括瑞典Northvolt、法國ACC、法國Verkor、英國Britishvolt、挪威Freyr、挪威Morrow、意大利Italvolt、塞爾維亞ElevenEs等多家本地電池企業,這些電池企業背后或有車企入股,或有政府支持,歐洲本地電池企業正“秣馬厲兵”,打算大干一場。
Northvolt今年2月就曾表示,計劃到2030年在歐洲市場占據25%的市場份額,并透露已獲得主要客戶價值超過270億美元(折合人民幣約1801億元)的合同。
但是,由于歐洲本地鋰電池產業鏈相對薄弱,上述眾多電池企業在產能建設方面卻又不得不“依賴”亞洲企業,尤其是中國企業,這也為中國鋰電池產業鏈優秀企業“走出去”創造了機會。
以ACC為例,為了解決產業鏈供給不足等棘手問題,近期頻現大手筆訂單,快馬加鞭地著手提升鋰電池制造設備、原材料的供給,以期盡快釋放自身鋰電池生產能力。
ACC公司來頭不小,成立于2020年6月,主營電動汽車電池電芯及模組的開發和生產。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、Mercedes-Benz(梅賽德斯-奔馳)和能源公司TotalEnergies(道達爾能源)分別持有其三分之一的股權。
公開資料顯示,ACC計劃分別在德國、法國、意大利建設三座產能為40GWh的工廠,至2030年其動力電池合計產能將達到120GWh。
隨著既定產能項目的落地推進,近期,ACC開啟了“全球大采購”模式。
鋰電池材料方面,5月6日,優美科表示收到ACC訂單,其位于波蘭尼薩的工廠將為ACC供應下一代高鎳正極材料。供應量在2030年前將滿足至少46GWh鋰電池的生產所需。
就在前一天,恩捷股份公告稱,下屬子公司與ACC簽訂合同,約定2024年-2030年間將向ACC供應約6.55億歐元的鋰電池隔離膜。
設備方面,贏合科技近期宣布再次獲得ACC鋰電池設備訂單,將滿足其法國電池工廠13GWh電池產能的前段量產設備需求。而早在2020年,贏合科技與ACC就已達成合作,獲得其整線訂單。
另外,先導智能也表示,將為ACC提供14GWh電池產能的相關設備供應及解決方案。
在供應商選擇上,ACC首先確保生產設備和關鍵原材料到位,并選擇了領域內的頭部企業。目前的整線設備、正極材料、隔離膜訂單或許只是個開始,負極材料、電解液等訂單或將陸續浮現。
據悉,ACC目前正在法國的杜夫林和德國的凱澤斯勞滕建設兩家電池工廠,而第三家工廠已經確定將在意大利的泰爾莫利建設。如此一來,ACC近期一系列針對鋰電池生產設備和原材料的采購,佐證了其將加速在歐洲的本地化電池生產。
此外,值得一提的是,其股東之一的Stellantis,去年已布局上游鋰礦。去年11月底,澳大利亞鋰礦開發商Vulcan Energy Resources與Stellantis簽署協議,約定從2026年開始,在未來5年時間里將向Stellantis供應8.1萬噸至9.9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,而Stellantis則將把這些原料用于其在歐洲的三個電池廠生產電池。
ACC正是Stellantis等股東控股下的電池生產企業,與之正好匹配上述鋰鹽需求?;蛟S是目睹了2021年鋰鹽價格的飛漲,“鎖礦”理念已深入下游企業的長遠布局。
而ACC只是歐洲電動化提速的一個縮影,Northvolt、Verkor、Britishvolt等歐洲本地鋰電池企業,都在增加設備、原材料,甚至鋰鎳鈷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和訂單規模,從而擴張電池產能。
目前來看,除中國市場外,歐洲也將成為未來全球純電動車的重要市場之一。比歐洲本地鋰電池企業行動早一步,具備技術優勢、產業鏈資源、前瞻性眼光的中國頭部鋰電池企業,如寧德時代、孚能科技、遠景動力、蜂巢能源等,均已在歐洲如火如荼地投資建廠。
寧德時代或將率先迎來收獲期,其德國圖林根電池工廠預計2022年可實現14GWh的產能。
遠景動力同法國雷諾合作,在杜埃建設法國第一家數字化、綠色的動力電池工廠,到2030年預計將實現年產能24GWh,并具備實現40GWh的擴容潛力;同日產合作在桑德蘭建設英國首個動力電池超級工廠,到2030年產能將達25GWh,并具備實現35GWh的擴容潛力。
蜂巢能源已經斬獲PSA集團、土耳其公司OTOKAR等歐洲企業長協訂單。
孚能科技則被土耳其車企TOGG定點為其動力電池供應商,預計未來7年將獲得30GWh采購需求,并將與其合資建設土耳其動力電池工廠。
還有國軒高科收購博世集團德國哥廷根工廠,億緯鋰能購買匈牙利目標地產,均計劃建立其在歐洲的生產運營基地。
另外,LG新能源、三星SDI、SK On等韓系鋰電池企業也已積極布局歐洲。至此,中國企業、韓國企業、歐洲本地企業在歐洲市場的“三足鼎立”之勢初步形成。
歐洲加速電動化轉型將釋放龐大的鋰電池需求,與此同時,也為具備較強競爭優勢的國內鋰電上游設備、材料企業,如先導智能、贏合科技、新宙邦、天賜材料、恩捷股份等提供了全面參與國際化發展的機會。
隨著歐洲本地電池企業啟動工廠建設,亞洲頭部電池企業加大在歐洲的電池項目建設,預計未來將持續帶動更多中國鋰電池產業鏈企業拓展歐洲業務,或前往歐洲進行本土化布局,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體系。


- 最新評論
- 我的評論